全网疯传的华为奇葩面试题,告诉我们人这一生,都在为自己的认知买单
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王耳朵先生 Author 我是王耳朵
01
最近,知乎上一道网传华为公司面试题爆火出圈:
一头牛重800千克,一座桥承重700千克,问牛怎么过桥?
面对这样略显“奇葩”的提问,网友们脑洞大开:
有调侃的:“把牛卖了,买华为手机,拿着华为手机过桥,说华为手机就是牛。”
有硬来的:
“把牛杀掉然后一块一块过。”
还有暗讽的:“每天拖着牛996,不喂草,牛瘦到600公斤就过去了,不仅不增加成本,还能降低成本。”
更有质疑题目真伪性,直接开怼的:
“HR水平太次,公司不缺人,用这种主观题随缘刷人,给关系户搭台……”
实际上,放眼全球,要想去这些科技巨头就职,都要做好被“为难”的准备:
比如你去谷歌,他们可能会给你拿出一盒铅笔,让你列出10种铅笔的非常规用途。
到了亚马逊,他们可能会问如果你来自火星,会用什么方法解决问题?
你去微软应聘软件工程师,他们或许会想着让你去测试电梯……
来源:网易科技
这些题目看似“奇形怪状”,其实都是一个个思维陷阱。
就像网友@七星聚月 评价“牛过桥”时说的:
“很多人陷入了塌桥或者扯淡的误区,这是比较外行和技术表面的一种思维方式。
这道题如果真的有,那么面试官应该是PM(项目经理)。
赶牛过桥应该是一个实现需求的手段,面试者需要挖掘出客户的核心需求是什么,然后给出好的解决方案。
如果面试者直接给出某个具体的、靠谱的解决方案,那么这个面试者比较适合做研发基层;
如果面试者给出比较新颖的解决思路,不说最后能否实现,那么可以做项目接口人;
如果面试者给出全套解决视角,他要么做过功课,要么就确实可以带团队做项目。”
同时,一位自称在华为工作过的网友也给出了自己的答案。
这样的面试题重要的不是题面和答案,而是在考验你面对困境时有多强的“解题”能力。
它包含了你的知识广度、生活阅历,以及思维模式,展现的是我们对这个世界的认知水平。
《教父》中有一句经典台词:
“花半秒钟就看透事物本质的人,和花一辈子都看不清事物本质的人,注定是截然不同的命运。”
一个人的认知层次,决定了他一生的高度。
02
看过一个故事:
一群人为了争抢一块金子,大打出手。
这时,一个人偷偷拿起地上的一块钻石转身离去。
抢金子的那帮人并非没有能力抢钻石,而是:
自始至终,他们根本就不知道有比金子更值钱的东西。
很多时候,起点相似的人,认知水平不同,结果也大相径庭。
和大家说一段耳朵的亲身经历。
我有一个非常要好的高中同学阿辉。
15年前,我们怀揣梦想。从小山村一起来到省城念大学。
后来大学毕业,我去深圳、北京闯荡,最后又回到了省城。
阿辉念完大学,托关系,进了老家的一家单位。
我们的交集越来越少。
直到有一次他来找我,说想在省城发展。
当年我也还没混出头,但总算天南地北走了一遭,开了开眼。
身为老友,我非常乐意和阿辉分享我的经验,还极力向他推荐当时还处于“新生期”的新媒体行业。
可阿辉在招聘网站上转了一圈,最后简历还是投的老本行行政管理。
其实我很理解他,一是这是他擅长的领域。
二则那时的他不仅不了解微信,更不相信微信能够战胜QQ。
在老家待了几年,他似乎“错过了一个时代”。
曾经同频出发的两个少年,终归走向了两个不同的方向。
心理学上有一个经典理论:个人构念论。
意思是一个人的认知,是由过去的见识、经历、思维、期望、评价,等等形成的观念。
当一个人的认知较低时,思维就会趋向单一,缺乏弹性,不易做出更有利的决策。
也许那样的你也很努力,却只会陷在认知的闭环中,很难突破出来,看到更高维度的世界。
03
美国企业家沃尔森曾提出过一个概念:沃尔森法则。
其中有一个关键就是:一个人能得到多少,取决于你知道多少。
纪录片《富豪谷底求翻身》中有这样一个故事:
葛伦·史登斯,一个出身底层,白手起家的亿万富翁。
一次,他接受纪实媒体Discovery的挑战计划。
将他“投放”到美国东北部一个衰落的工业城市,在90天的时间里,开着一辆破旧的小汽车,用100美元创办一家估值百万左右的公司。
在这里,没有人知道他的身份,他也不能使用自己的人脉、资源和真实姓名。
起初,没有人相信他能成功。
但是接下来的一番操作,让我们见识到了什么叫做:
真正牛X的人,到哪里都会牛X。
葛伦来到当地的第一件事不是想着怎么去挣钱,他首先了解的是当地的消费水平,估算自己接下来三个月的生活费。
他发现,要想在这个城市生存,每个月大概需要1100美元,待上3个月的话,至少需要3300美元。
于是,葛伦制定了第一周的目标——赚够3个月的生活费。
一穷二白的他,只能住在车里,吃着泡面。
没有工作门路,他就去捡废品、做保洁。
身体忙碌的同时,葛伦的大脑并没闲着。
他有自己的致富宝典:
“我毕生信奉的买卖原则,就是要找到买家,其他自然就水到渠成,这是热销商品和垃圾商品的区别;
很多人搞错了,都是先去开发商品。”
葛伦十分注重信息差,做任何事情之前都要全方面的了解。
他一边打工,一边细心筛选着当地的网络信息,当他看到有人在网上求购军用汽车轮胎。
他就跑遍城市的每个角落,从废品堆里翻旧轮胎,变废为宝,赚到了第一桶金。
之后他又发现本地人钟爱啤酒。
于是,便开发出“烧烤+啤酒”的组合,在街边摆摊大卖。
最后小摊发展为门面店,就连店名,他也采用了能引起当地人共鸣的“Underdog(无名小卒、普通人翻身精神)”。
90天后,这家烧烤店华丽转身,不仅吸引了一堆合伙人,估值也超过了75万美金。
葛伦的故事,告诉我们一个真相:
真正决定人与人差距的是“思维认知”。
如果一个人的认知处于社会底层,又缺乏智慧,没有经验,不善于学习,想要跨越阶层,希望将十分渺茫。
认知突围,是一个人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,也是人生逆袭的绝佳途径。
04
有句话说的好:“你永远赚不到,超出认知范围外的钱。”
高层次的认知是一个人前进的阶梯,更是一根消灾解难的“避雷针”。
作家@水木然 曾经举过一个传销的案例:
有人告诉你:你只要给我100块,我就教你马上能赚1000块的方法,你愿不愿意?
相信绝大多数人都会愿意,因为马上就能赚钱,多么落地的方案,我当然需要啊。
然后当你把100块交给他的时候,他会告诉你:马上去找10个像你一样的傻瓜。
看似如此合理,却又如此荒唐,这就是传销和很多骗局的本质。
骗局为什么会成立?
因为,高认知对低认知的碾压。
若是他们的一言一行,都在你的认知范围,你会被忽悠吗?
只有那些你从来没有接触过的东西,才能够左右你的思想,牵着你的鼻子走。
最后还怀揣着美丽的愿景,殊不知自己已经沦为被割的韭菜。
相信很多人都看过这样一张图:
第一个人脚下空无一物,所以他只能看到虚假的美好与生机。
第二个人读了一些书,见过了一些世面,看到了美好背后还有黑暗和消极的一面,于是变得痛苦迷茫。
第三人学识渊博,认知卓越,透过现象看到了本质,故此能在黑暗和迷茫中窥见希望。
人这一生,都在为自己的认知买单。
认知层次越低的人,对世界的认识越局限,越容易受外界摆布。
反之,你看到的就是一个明朗的人间。
05
任正非在《致新员工书》中写道:
“物质资源终会枯竭,唯有文化才能生生不息。一个高新技术企业,不能没有文化,只有文化才能支撑她持续发展。
华为的所有文化的内涵,都来自世界的、来自各民族的、伙伴的……甚至竞争对手的先进合理的部分。”
换而言之,只有不断地提高认知水平,你才能够实现人生跃迁。
为了这样的目标,我们至少可以做到以下三点:
第一,竭尽全力地投资自己。
苏格拉底曾说:“我唯一知道的,就是我一无所知。”
人这一生,所能经历的实在有限。
你知道的越多,越明白自己的无知。
所以,你必须尽可能地投资自己。
不断学习,拥抱新的知识,才能够让自己站得更高,看得更远。
第二,保持一定的焦虑感。
所谓“焦虑感”并不是让你马不停蹄地去玩命,而是你要懂得问自己一个问题:
“若干年后,我还能继续现在的工作吗?”
如果答案是肯定的,我支持你躺平。
如果答案是否定的,那你就需要拓展自己的知识结构,培养自己的“第二技能”。
就像唐山那位哭诉“除了收费啥也不会”的收费站大姐,认知水平低,没有丝毫焦虑感的人,一定是第一批被淘汰的人。
第三,和更牛的人成为朋友。
人性有一个弱点:
和优秀的人并肩会映衬出自己的不堪,于是就选择和不如自己的人同行。
可事实是:
和什么样的人在一起,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。
由于你身边缺乏远见卓识的伙伴,你的认知层次就会变得平庸,人生自然黯然失色。
所以,去和更牛的人成为朋友,他们会把你带到一个你可能想象不到的高度。
就如苹果掉在地上。
行人看见了,俯身捡起吃掉它;
果农看见了,知道该去采摘了;
牛顿看见了,万有引力诞生了。
有一天,那个苹果掉在了你面前,你会怎么想、怎么做呢?
往期推荐
初中数学延伸课堂最新图书了解与购买 | |
扫码进店购买 | |
1.点击书名了解编写说明、详细目录、样章等. 2.关注本公众号,发送“视频”可得相关图书的视频解析汇总. 3.点击“阅读原文“,阅读查看动态更新,详细分类(已细分100大小类),支持关键词搜索,如同百度,快速方便! |
初中数学延伸课堂 | 关注本公众号 |